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头嘉能可斯特拉塔 (Glencore) CEO Ivan Glasenberg本月表示,大宗商品的需求并没有减弱,造成价格大幅走低的根本原因是供给明显过剩。
Glasenberg称“无论在原油还是铁矿石或者煤炭方面,我们所看到的都是需求在增加。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价格下跌呢?那是因为供求增长太多。”
对于大宗商品而言,市场的供求关系一直是决定价格走向的核心因素之一。大宗商品指数2014年下跌14%,刷新5年新低。在铁矿石三大巨头、OPEC组织均拒绝减产的背景之下,大宗商品弱势延续到2015年恐难以避免。
以铁矿石为例,尽管需求增长9%,但是2014年整体供给增长12%。包括力拓、必和必拓和Fortescue金属集团在内的铁矿石巨头对于产能不减反增,最终导致铁矿石价格下跌50%。
镍是今年表现最为强劲的金属,锌同样表现不俗。印尼在今年5月禁止出口金属以及澳洲最大的锌矿将在2015年停产所带来的供应端减弱是价格走高的重要原因。
铜的情况则相对较为复杂。虽然大多数市场人士在年初均认为铜市场将面临明显的供大于求,不过在一些铜矿被迫关闭之后市场的供给已经明显减弱。
花旗分析师Ed Morse在近期报告中称,“市场总认为全球经济放缓导致需求降低并引发大宗商品价格走低。但是有意思的是,供给的因素其实更为重要。过去几年市场大肆扩大投资使得供大于求明显。”
摩根大通分析师Fraser Jamieson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,未来5年铁矿石的供给还将增长3.41亿吨,而整体需求则将温和增长,因此未来几年供大于求不会改变。
交易员们普遍认为许多商品未来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增加,但是此前推动大宗商品牛市的中国经济告诉增长可能很难“昨日重现”。